查看原文
其他

叶康杰 丨《彝文文献选读(北部方言)》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8-23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选读丛书


近日,《彝文文献选读(北部方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为“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选读丛书”之一种,丛书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

今刊该书序言,以飨学林。


序    言

文丨叶康杰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彝族人口众多,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彝族人口为983万余人。此外,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也有世居彝族,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万人。

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据《彝族简史》记载,自称有35种,他称有44种。但实际上,20世纪50年代前,彝族在历史上的不同称谓有一百多种,如诺苏泼、纳苏泼、聂苏泼、倮倮泼、迷撒泼、濮瓦泼、撒尼泼、撒梅泼、阿细泼、葛泼、阿哲泼、六米、勒苏泼、山苏、格濮、阿武、他鲁苏、撒摩都、六得濮、纳查、罗罗、子君、母仉、罗婺、阿多、他留等。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彝族的来源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土著说和西来说,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北来说和土著说,认为彝族是由当地土著和西北氐羌南下融合而成的民族。“彝族”称谓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秦汉时期称昆明、嶲、叟、僰,魏晋时期称爨人,唐宋时期称乌蛮和白蛮,元代称罗罗,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彝族。“彝”字有“米”有“糸”,表示丰衣足食。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属于彝语支语言的还有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傈僳语、基诺语、怒苏语等,还包括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的阿卡语、阿库语、西拉语、姆比僳语、普诺伊语、姆比语等。彝语分为北部、南部、东部、西部、东南部和中部六大方言,各方言之下再细分为5个次方言和四十多种土语,不同方言土语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互相交流比较困难。




彝文是一种古老的自源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彝文”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在彝族六祖分封时代,称为“夷文”,魏晋时期称为“爨文”,唐代南诏时期称为“韪书”“爨文”,元代以后至民国时期称为“倮文”,20世纪50年代之后,称为“彝文”。在彝语六大方言中,目前只有北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四个方言区还流传有彝文及彝文文献,中部和西部方言区的彝文早已失传。北部方言区彝文称为[nɔ³³su³³bu̱³³ma³³],东部方言区彝文称为[na³³su³³su⁵⁵ma³³],东南部方言区彝文称为[si⁵⁵ne³³],南部方言区彝文称为[ni⁵⁵su³³si⁵⁵]。因受彝语方言的影响,不同彝语方言区的彝文在形、音、义方面存在一定的方言差异,除东南部方言区的阿哲彝文与南部方言区彝文相似外,其他彝语方言区之间的彝文差异较大,彼此看不懂对方的彝文及彝文文献。




关于彝文的起源,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从创造者角度来看,主要有“英雄创造说”“天神创造说”“模仿说”“宗教说”等;从产生年代角度来看,主要有“古羌时代说”“七千年前说”“仰韶文化时期说”“夏商之前说”“先秦说”“春秋战国说”“汉代说”“唐代说”等。多数学者比较能接受的观点是彝文产生不晚于汉代,依据是汉代时期有彝文记载的文物“堂狼官印”“伊诺官印”“妥阿哲纪功碑”“铜铸擂钵”。

关于彝文性质的问题,学界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有“象形文字说”“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音意结合说”“表词文字说”。实际上,彝文在造字之初,主要以表意为主,但是渐渐地表意文字就向表音文字发展。目前,北部方言彝文表音成分占多数,东部、南部、东南部方言彝文表意成分占多数,故综合来看,多数学者比较能接受的观点是“音意结合说”。

关于彝文字的数量,各方言区流传情况也不同。根据《滇川黔桂彝文字集》搜集的情况来看,北部方言四川彝文有21 360个;东部方言彝文字的数量较多,其中武定、禄劝卷有18 588个,云南宣威卷有4000个,贵州卷有17 650个,广西卷有1133个;东南部方言彝文字的数量不多,石林卷有1644个,弥勒卷有5531个;南部方言地区红河、玉溪卷有16 140个。

北部方言彝文的发展经历了“老彝文”(又称“古彝文”“传统彝文”)、“拼音彝文”、“规范彝文”三个阶段,其中“规范彝文”于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推行。“规范彝文”推行四十多年来,广泛应用于教育、文化、媒体、政治等领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彝文古籍文献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是彝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彝文文献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法学、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谱牒、宗教等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来看,彝文文献还可以划分为多种形式。




根据彝语方言,彝文文献可以分为北部方言彝文文献、东部方言彝文文献、东南部方言彝文文献和南部方言彝文文献。不同方言区彝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传统分类方法,彝文文献可以分为大众文献和毕摩文献两类。如北部方言彝文文献分为“卓卓特依”(大众文献)和“毕摩特依”(毕摩文献);东部方言彝文文献分为“卜苏”和“特苏”;东南部方言彝文文献分为“佐稿司”和“毕摩司”;南部方言彝文文献分为“正经”和“小书”。

根据文献载体,可以分为石刻、钟铭、木牍、皮书、陶器、纸张、竹简、兽骨、布帛等。

根据文献版本,可以分为手写本和木刻本两大类。

根据文献书刻写年代,可以分为南宋文献、明代文献、清代文献、民国文献等。

根据不同区域,可以分为凉山文献、滇南文献、滇中文献、滇东南文献、滇东北文献、滇东文献、水西文献、水东文献、乌撒文献、广西文献等。

根据书目,可以分为宗教类、历史类、天文律历类、军事战争类、医药病理类、地理类、伦理道德教育类、农牧生产类、工艺技术类、哲学类、译著类。

北部方言彝文文献载体材质涉及纸张、木简、竹简、骨简、皮书、骨印、头盖骨等,其中以纸、竹简为主,也有少量的木简文献和骨简文献。装订形式主要为卷轴装,另外有少量简册装,

简册装分为竹简册、骨简册等。文献版本主要为手写本,有少量木刻本和石印本。木刻本如《地球志》《算数书》《工匠书》《玛牧特依》等,木刻本目前只存《玛牧特依》(训世诗)。石印本如《妈妈的女儿》。




《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选读》丛书由中央民族大学张铁山教授担任主编,该套丛书中彝文文献选读按方言分为四本进行编写。《彝文文献选读(北部方言)》是其中的一本,该选读结合了中央民族大学彝文文献教学经验,同时借鉴了其他许多文选编写的经验,由作者在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选读主要节选了文学类、教育类、历史类等文献内容,共有18篇文章。所选文章从《甘嫫阿妞》《阿依阿芝》《阿惹妞》《妈妈的女儿》《玛牧特依》《勒俄特依》等经典彝文文献中节选并设计而成。为了便于学习,部分文献设计成了多篇文章。每篇文章内容包括彝文、国际音标标注、汉译、生词、练习及思考题。书末附有总词汇表、参考文献。所选文章除彝文原文外,其他部分内容都是作者自己设计编写完成,汉译部分是在原有译文基础上完善而成。

本书的出版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本书所选文献内容记载了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本书可为彝文文献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添砖加瓦,积极促进学科发展;

三是本书可作为彝文文献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读物,服务于彝文文献专门人才的培养;

四是本书加注了国际音标,彝文文献爱好者也可通过此书进行自学。





图书信息 


《彝文文献选读(北部方言)》

叶康杰  编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叶康杰,四川省昭觉县人,201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彝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彝族语言与文化。参与编著《凉山彝语基础会话》《彝族吉恩金母瓦其曲木家族谱系源流》等。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郭骏 丨《方言变异与变化:溧水街上话的调查研究》(修订本)

李如龙 丨《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新书丨蒋绍愚文集(第二卷):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张铁山丨“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选读丛书”总序

书讯丨2024年第一季度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新书

曹旭丨纸做的墓碑:纪念陈年希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